4月13日,加大内陆开放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研讨会在泸州举行。会议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银行协会、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承办,政府单位、企业代表、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等300人共聚一堂,一同探讨自贸区供应链金融发展之路。
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先春、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绍基、中国银行业协会财务总监赵濛、IFC东亚和太平洋区金融基础设施技援线负责人赖金昌先后致辞。
为什么要在自贸区发供应链金融?
泸州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节点。一带一路”将促进自贸区企业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创造大量的资金和服务持续需求!而盘活存货等动产来为中小企业“补血”的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利器,是辅助“一带一路”的重要工具。
IFC东亚和太平洋区金融基础设施技援线负责人 赖金昌
IFC东亚和太平洋区金融基础设施技援线负责人赖金昌表示,在现代经济中,没有金融服务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贸易和投资行为,80%的国际贸易有融资和信用覆盖,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是产业链竞争力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卜永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卜永祥供应链金融既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也是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国际贸易金融缺口巨大,其中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高达万亿美元。自贸区发展供应链金融,以国际化视野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价值链,从而推动贸易发展。
自贸区供应链金融发展攻略
1、发展动产金融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动产存量在230万亿——400万亿之间,每年涉及动产的信贷发生额约为20万亿,市场潜力巨大。而自贸区内企业的聚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和各类服务业的集中,形成大量基于供应链条的中小企业应收、应付、存货等动产融资需求,是发展动产金融的天然土壤。
山东尚德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张耀
山东尚德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张耀分析了动产融资的发展与困境,他表示动产金融行业面临信息管理难、库存流动难、押品评估难、库区管理难、重复质押、虚开仓单、重复开票、货权不清晰、监管过程不透明、信息共享不及时、缺乏相应工商登记和必要司法保障、缺乏预警机制和完善应急预案、硬件设施不到位等现实困境。
如何消除困境?张总表示,除了要加强制度环境建设,通过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担保品管理透明可视也是重要的方向。
中仓协常务副会长 沈绍基
中仓协常务副会长沈绍基表示,近年来,中仓协一直致力于构建担保存货管理行业的规范和准则。
具体来看,中仓协以国家标准为出发点,以资质评价提倡行业自律;构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唯一性和监控的实时性,未来将实现仓单的电子化;以CMA、SMA协议示范文本进一步分辨三方责权利,解决金融机构与管理企业签订协议的责任界定问题;推动建立专业责任保险一站式风险管理平台,以专业责任险作为最后的保障。
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监制、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以存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仓单统一管理和仓单融资平台。
中物动产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王宇民
中物动产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宇民表示,仓单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成为跨供应链的通用征信工具。自贸区要引入供应链金融首先应完善仓单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以多层构建的产业集群生成、管理有公信力的现货仓单,通过仓单为企业增信。
2、供应链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王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青表示,新经济常态下,供应链创新成为经济结构升级最重要的配套资源,将是自贸区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新的供应链体系还将重构分工格局和生产力布局,催生庞大的新产业群: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物联网、体验经济、共享经济……
更多企业从传统业务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开发应用、系统集成、整体方案和服务供应链金融和物流知识创新等供应链创新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主要动力,金融真正成为配置资源的核心。
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沉淀的数据有了信用评级,风险管理的功能,可以服务融资,在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从担保型融资变成信用型融资。
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从单链式的变成群链式的,从有中心的变成去中心的,从担保型的到信贷化的,从单项服务变成生态化服务、综合服务的趋势,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4、小产业链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孟祥轶
小产业链金融由于产业链条小,融资需求方大多数是农业、小企业、微型企业,缺乏长期资金保障、交易成本高等等,面临着严峻的金融挑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孟祥轶表示,中国在大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小产业链金融上面临着缺少跨区域网络、资源不足、法律与政策限制等瓶颈。
他认为,小产业链金融创新要以更好的风险评估,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多项的服务,更安全的担保品和现金流来开展金融服务。
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践行者
泸州临港辉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首家入驻企业,也是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践行者。
泸州临港辉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咏梅
辉睿供应链董事长李咏梅介绍,辉睿由泸州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辉睿金融仓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供应链采购与销售为载体, 将互联网技术与供应链服务相结合,构建物流+供应链金融四大平台,联合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构建一个跨界融合、平台共享共生的供应链商业生态圈。
辉睿创新变革商业模式B2B+SCS+SCF,利用供应链金融的自偿与闭环的显著特点,通过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掌握B2B资产数据,了解资产质量,控制B2B资产与B2B商品风险,让资产风险与资金价格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匹配。通过内部、外部的生态圈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用管理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从订单发起到末端经销商全供应链的线上线下可视化运营。通过与国内银行、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银行的资金、业务以及技术的专业优势和核心企业分销渠道网络、交易和物流业务等要素的雄厚积淀,根据平台立体获取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进销存增减余等动态数据,将产业与金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集合在一起,开拓针对自贸试验区企业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免去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辉睿以创新的“B2B+SCS+SCF”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自贸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全面智慧供应链服务,构建互联网+自贸区供应链商业生态圈,对中国供应链金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功入选了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图谱》。